記者陳俐君/台北報導/聯合報

民眾常以為運動可改善骨密度,但根據最新版「 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」,健走、 慢跑等負重有氧運動有助防止骨鬆;單車、 游泳等非負重運動有利健康,但無助改善骨密度。

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前年調查國內兩萬多名十五歲以上民眾, 百分之七點六的人,經醫師確診為骨質疏鬆症。 以去年底十五歲以上國人共一千九百多萬人推估, 全台約有一百四十八萬人罹患骨鬆。

調查也發現,國人卅歲後骨質逐漸減少,五十歲後流失更嚴重。 六十五歲以上的人,約五十萬人面臨骨質疏鬆威脅; 七十五歲以上長者,幾乎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有骨鬆問題; 停經後婦女,骨鬆比率更高達三成五。

國健局結合國衛院、骨質疏鬆症學會等專家意見,推出最新版「 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」。除了完整治療指引、建議, 還加入運動、營養等生活化預防觀念,適合一般民眾閱讀。

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詹鼎正以運動為例,不少人以為游泳、 騎單車能增加骨密度,但這兩種運動沒太大幫助。想訓練肌肉、 骨骼及預防骨鬆,應走路、慢跑與爬樓梯等。

詹鼎正解釋,走路可改善下肢骨頭骨密度, 快速健走效果又比慢速散步好。慢跑可改善成年人腰椎、 腳跟處跟骨等骨密度;停經後婦女多走路、慢跑或爬樓梯, 能改善腰椎、大腿骨連接骨盆處的股骨頸等多部位的骨質密度。

除了運動,飲食也能增加骨本。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說, 除了多吃牛奶、起司與豆腐等高鈣食物,鮭魚、 鯖魚等深海魚類能補充維生素D,不但可改善肌肉功能, 也能幫助鈣質吸收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平常工作忙碌,晚上還在回家帶別人的小孩,真是累呀,

假日只想待在家睡大覺的我,根本沒空去做運動,

於是照顧骨頭的責任,就交給最信賴的清醍醐囉!!

不僅家人用的健康,自己也可以保本,真是太棒了~~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中天(清醍醐)妍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